輝燕ETPU觀察:2019:請再給塑膠跑道行業一次休養生息的機會
文章來自當眾體育:
1st
在參加完開學典禮和第一次家長會之后,他決定向學校捐贈那條跑道,以代替原來陳舊不堪的那條。
他是一位精力過盛且斗志昂揚的實業家。學校原先的那條跑道,已經用過8年以上,無論是從材料上,還是施工上——完全不匹配現代場地設施新材料分子學和新的施工工藝。
捐贈,不是因為他身在塑膠跑道行業或是企業廣告營銷的意圖;而是上那所學校的人,以及常會在那所學校的跑道上運動的人,是他在這個世界上最愛的那個人。
作為父親,他深愛著他的兒子——那種舐犢之情,濃得化不開。
這不是虛構的情節,而是許多曾經或現在正在從事塑膠跑道行業的企業家親口對我們所述。
這樣的故事,一面是親情的感懷,一面卻是同行不信任同行——只是我們甚至已經記不清,這樣的對話所發生的場景幾何。
毋庸置疑,場館設施行業的存在,未來注定會寫入中國建筑史必然的一頁——作為它最重要分支的塑膠跑道行業,在過去的3-4年間則展現出了陣痛和彷徨,呼喚所有從業者要有對應的力量,來消解它強盛的生命力中具有破壞力的一面。
2nd
將時光機撥回到過去時。
將近300天前的2018年5月7日,場館設施行業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在昏昏欲睡的午后襲來:讓我們等待了2年之久的塑膠跑道新國標,相關部門終于正式出文發布——這份名為《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GB 36246-2018》(以下簡稱“GB 36246-2018”)的國家強制性標準的問世。
對于新建、改建和擴建地體育場館,尤其是校園體育場地,一時間,被無數歡呼聲和可以預見的更多質疑聲所裹挾。
不過總體來講,當時對業內產生的興奮情緒還是無以言表。在這份新國標面前,再大的噪音被認為已經翻篇,大家都期待能做的唯有齊力向前,向嶄新的時代邁進的正能量。當時行業最渴望的是——需要最權威的聲音來解讀GB 36246-2018新國標,因為行業需要了解這份標準制定的原則和方向。
據悉,新國標從開始重新組織、評審、修訂開始到頒布,已經是創下國家強制標準流程的最快推進速度——國家各相關部委一路開綠燈。為了制訂一份科學性經得起推敲的新標準,26個聯合起草單位、近40位起草組專家,從2016年7月開始,在過去兩年間精心組織了9次大會,廣泛聽取意見,對標準中存在的敏感的系數反復論證與匯報,為的是盡量不為將來留隱患。
會上,物理組和化學組先要進行分組討論,再進行集體討論。會議常常一開就是兩天,一開就開到半夜——除此之外,會議還給了大家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討論。
在新國標文本沒公布前,起草組在2016年9月1日組稿立項時,就收到了200多條意見。但即便如此,每條意見反饋也需要逐條討論通過。
除此之外,新國標起草完成后,對外,各部委之間也專門開了研討會,征求了書面意見;對內,無論是新國標的物理組還是化學組(主要針對有害物質的爭論)——有意見則精簡地表達,因為時間緊張。
其實,倘若你一字不落地通讀GB 36246-2018新國標,你會發現它的制定,主要遵循著四大原則:
第一,運動場地存在的價值,在于運動防護。因此新國標的首要任務,是防止運動傷害,主要通過物理性能,在沖擊吸收、反彈系數、厚度、高聚物含量、耐老化性能等角度來制定標準。
第二,對人體不能有害。主要通過化學指標的把控,設置的門檻以不危害人的身體健康為準。
第三,保護環境。比如場地營建時不使用瀝青等材料,避免對周邊環境進行污染。
第四,在這份標準的制訂過程中,經濟性沒有放在首位考慮,優先考慮的是科學性和可操作性,讓行業大多數人能理解,且好執行。
筆者認為,這并非是不考慮企業的死活——而是痛定思痛的經歷之后,整個行業都有個共識:原有的低價競爭,不是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計。
GB 36246-2018新國標使生產廠商的觀念在急劇轉變,甲方對于塑膠跑道行業的認知也在加深——成本上升的同時,價格也在上升。這意味著行業面臨洗牌期,各家企業應進入品牌建設階段。
彼時業內已經有人高唱:一個曾經痛過的舊時代過去了,或許一個屬于塑膠跑道行業的新品類戰略或新品牌營銷時代正在被開啟。
這是一個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模式。總體而言,新國標對行業的影響,一定是正面的。
然而,正當人們像期盼春雨般期待塑膠跑道新時代的降臨,并以為做好了全然的準備——但是卻發現當它真正到來時,竟還是有舉足無措般的驚慌之感。
3rd
2018年的11月,坊間突然又爆出了一則社會新聞,并迅速引發了黨政類和都市類媒體的高度關注: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實驗小學于2018年9月建成的塑膠跑道,造成近30名學生出現流鼻血,咳嗽,腹痛,頭暈等癥狀。
在當地教育局和學校聯合組織的學生體檢中,1000余名學生有578人血常規指標異常,111人尿常規指標異常,135人肝功能,腎功能,尿酸指標異常,98人凝血功能異常,9人胸片上肺紋理改變。2018年12月15日的第二次體檢中,參加體檢的37名學生仍有大部分存在隱血+ RBC(紅細胞)升高等指標異常的情況。
一時間,人們感覺,那個危機似乎又來襲了。
當初2016年“問題跑道”事件爆發時,體育設施營造行業尋找了各種可能造成塑膠跑道質量問題的原因,如招投標不透明、塑膠顆粒質量堪憂、施工工藝不達標、膠水問題,甚至還有聲音直接提出了棄用塑膠跑道……及至各方議論塵埃落定,行業形成了較為一致結論——“校園體育設施標準的滯后”。而此時,僅僅距離2016年“問題跑道”事件的集中爆發,不到三年時間。
回顧2015-2016年“問題跑道”事件頻發核心原因,在于過去的標準(《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 第11部分: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GB/T 19851.11-2005)有缺失,化學性標準幾乎沒有。為了弄清原有塑膠跑道的化學物質構成,GB 36246-2018新國標專家組到全國12個城市進行了現場調研及施工方、建設方、監理方三方見證取樣,并在當地和學校及廠商至少進行2場調研座談會——超過80個采樣的比對測試,完成了對現狀的摸底調查。
按理說,GB 36246-2018新國標既然都已經出臺了,究竟又是什么原因始終無法根除“問題跑道”這一現狀?作為一直被行業期盼的“救市良藥”的國家強制性標準,究竟是否能給行業帶來新的生存希望?
校園體育場館營造行業的未來,似乎因為陷入新的信任危機,又回到了迷霧當中。
4th
即便時光已經來到了2019年2月,但“問題跑道”的陰影,似乎一直縈繞在校園體育場地的“頭頂”,不曾散去。
經過兩年的論證,由教育部牽頭組織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也早已經從2018年11月1日開始實施,各地也相繼出臺了要求更高的地方性檢測標準。
然而,對于那些在“問題跑道”事件中身心受到損傷的孩子而言,強制標準的出臺對已經受到損害的健康,沒有任何意義。
同時,浙江三門“問題跑道”事件和2016年集中出現的同類事件相比,新標準在其中起到的積極作用,不過是檢驗過程中有了權威衡量標準,而“問題跑道”卻并未因為標準的出臺而銷聲匿跡。
當全社會以為那個能出手救市的“戈多”,以國家強制標準的姿態降臨后,卻發現“戈多”來了,“毒”卻沒走。當行業人終于埋頭于 “標準滯后”這堆砂礫之后——標準之外的問題,似乎都不再是問題。
不過,事實卻告訴我們,任何一個行業都不會僅僅因為某項規范或者全新檢驗標準的出臺,自行向好發展。
新標準不是行業“避難所”,更不是那個“戈多”。
5th
可誰才是值得我們等待的“戈多”?什么樣的方法論,才能完全行之有效?
事實上,標準完善之后,行業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系統性的執行、監督,甚至處罰也必將迅速提上日程——得到良性發展的垂直細分類行業,無一不是多重監督之下的成果。
比如一座綜合性體育場館,涉及體育、安監、消防等多個部門,各部門間不存在直接利益糾葛,且全部以維穩為主要工作目標。而對于建設中不符合規則的項目,各部門處罰起來也毫不手軟。
不過對于校園體育場館而言,這種嚴格意義上的監督和執行,則明顯弱于專業體育場館的建設。我們不能否認,每條“問題跑道”的出現,無論是施工方,監理方還是其他相關部門,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然而,回顧過往的“問題跑道”處理過程,主要責任往往由校方承擔,對施工方、監理方等真正的“問題跑道”生產者的處罰,卻幾乎難以在公開渠道得見。“問題跑道”一拆了事,成為此類事件落幕的最終標志。
作為受害者的家長和校方通過法律手段維權的案例,也幾乎沒有出現過。僅有2016年的萬象幼兒園“問題跑道”事件中,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正式發起過公益訴訟,最終結果也不過是跑道拆除后,幼兒園向環保組織捐款而宣告結束。
缺少追責、缺乏良性曝光機制所造成的違法成本降低,也是“問題跑道”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使用劣質材料降低成本,大賺一筆之后銷聲匿跡,跑道出現問題后,對材料化工領域不專業的校方往往只能自認倒霉。
標準推出而不執行,執行而不處罰,處罰而無曝光,曝光而不割裂——檢驗流程再嚴密,測試標準再嚴格,對涉事企業卻沒有傷筋動骨的處罰……行業人今天的一切努力,在如此唾手可得的經濟利益面前,都將成為浮云。
新標準出臺后,如何合理運用監管監督機制,毫不手軟的打擊一批劣質工程,清退一批不合格的施工方和材料商,依法處理一批造成了嚴重后果的“問題生產者”,讓規則發揮自身應該發揮的約束力,才是制訂新規的意義所在。
兩天前,上海已經發文加強校園安全,塑膠跑道建設采用“上海團標2.0版本”;同時在操作層面,閉環完善了監管舉措和“黑名單制度”。這個舉動,或許將在不久的將來,為全國各地打開徹底治理的思路,不矢為一種卓有成效的解決方案。
6th
末了,我們到底想向這個行業輸出什么觀點?
顯然,不是對已經翻篇了的社會事件“祥林致死”般地無休止地回憶和抱怨。
筆者呼吁一個理性的情緒: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體育產業進入“自動增長”經濟周期的機遇期,應該給過去幾年承受巨大社會焦點話題壓力的塑膠跑道行業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
而這個機會,可以是以一年為計算單位的時間刻度,也可以是一次行業發展史上的“反轉”事件的契機——以彌補歷史上的“欠賬”。
更為重要的是,應該利用這次機會和緩沖,盡快解決一些長期制約和掣肘塑膠跑道行業健康發展的外部因素,為這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適宜的環境。只有這樣,方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休養生息”。
畢竟當下,我們望眼欲穿的“戈多”還沒來——反正都已經等到2019年了,既來之則安之,我們何不以更大的耐心,繼續等待“戈多”的出現?
塑膠跑道行業,與其說它是場館設施行業的細分行業,不如說它也是構成一部部城市斷代史的某個側面的篇章或音符——它的存在,依附于大場館設施營造業,在某種意義,能見證一座城市的建筑、城市化、工業化、技術創新等因素的漸變與迭代的過程。
而對任何一座城市未來的期望,都會使你憋足10年甚至一代人的耐心。
輝燕塑膠有限公司的ETPU顆粒經過加壓加熱預處理后,每顆TPU(是一種耐磨、耐撕裂的熱塑彈性體材料)粒子能膨脹到原體積10倍;于是就形成內含微型密閉氣泡的橢圓形非交聯發泡顆粒ETPU。可用于跑道,慢跑道,地塑的鋪設。
將EPTU用于跑道。地塑,慢跑道相比于老式材料:
1.安全環保,無害無味
2.平整度好,觸感好
3.抗壓強度高,不易變形
4.絕佳的緩沖和回彈性能,可調節彈力輸出以適應不同要求。
5.物理性能長期穩定,耐磨,耐溫變
ETPU獨有的能量吸收和輸送特性能有效保護關節避免運動傷害,讓大眾在運動中得到更好的體驗。
塑膠跑道是祖國花朵活動的場所,是運動員馳騁的賽場,也是大眾鍛煉的場地,在健康面前無小事。我們既是生產者,也是使用者,更是消費者,作為塑膠跑道產業鏈上的一員,有責任也有義務讓行業更安全、更健康。